发布时间:2025-09-17 10:14:20
浏览次数:5
今年上半年,我频繁往返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,尤其在苏州、常州、无锡等地深入走访,与众多企业家交流之后,逐渐形成一个判断:长三角的综合底蕴,未来有望超越珠三角。
何以见得?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观察。
江苏许多城市风景如画,公园遍布,道路整洁顺畅,整体环境控制得宜。反观广东,除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佛山四城之外,其他地区存在感较弱,清远、肇庆、惠州尚且觉得偏远,河源、汕头则更显边缘。广东像一片巨大的工地,尤其广深两地和东莞等地,常处于修补扩建之中,尘土飞扬、交通拥堵几乎成为常态。
而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,苏州、无锡、常州等城市之间交通极为便捷。一天之内穿梭数城、行车几百公里也丝毫不觉疲惫。高铁网络发达,不少城市设有两三个高铁站,“同城化”非常方便。
江苏企业家更重视内功,关注企业管理、文化塑造和长远战略。他们常问:“怎样让企业变得更优秀?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?”注重环境、声誉与组织健康,企业更像他们精心经营的“作品”。
广东企业家则更聚焦于商业机会。“什么业务好做?”“哪里能赚钱?”是更常听到的话题。他们灵活、敏锐、务实,但对工厂环境、管理机制与企业长期建设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。“搞钱”,是很多人的首要目标。
江苏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务实而到位。以我们的客户为例,不少营收过亿的企业甚至能获得政府代建厂房、低价租赁的支持。环保政策也并非“一刀切”,例如喷涂线、水处理等环节,只要合规排放、符合要求,都可以申请通过。
而在广东部分地区,企业申请如水处理等牌照时,往往流程复杂、需要借助人情关系,额外成本较高,还存在数量限制。广东政府资源似乎更聚焦于头部企业如华为、腾讯等,对中间段(如10亿级别)的企业关注相对有限。深圳制造业外迁明显,东莞产业升级步伐太慢,惠州等地发展动力非常不足。
反观江浙地区,各城市招商手段灵活多样,服务意识强,只要企业愿意落地,往往能在用地、审批等方面获得切实支持,整体营商环境更加贴心。
固美特在江苏做培训,每场人气很旺。企业愿意投入资源让员工学习成长,也倾向于提供更稳定的待遇和成长路径。而广东节奏极快,很多企业终年奔波,忙于订单与生产,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特别少,“一直在干活”是普遍状态。
从这些差异中不难感受到:广东企业更具生存意识和爆发力,但底蕴和长期主义偏弱;江苏企业更讲战略、重管理、看长远,愿意投入基础建设与系统能力。
因此我认为,长三角在未来更有可能形成深厚、可持续的经济生态,并在质量与底蕴上逐渐领先珠三角。
“要赚钱,到广东”,这个说法,可能,是时候该更新了。你同意吗?
顺便提醒一下:
广东的老板们,是时候适当放缓节奏,多给员工一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了。
9月20日-21日,我们在东莞等你,参加固美特“工厂效率提升特训营”。
让我们一起,系统性进化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唯有自身变得更强、更好,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,更从容地走向更远的未来!